人物
时段
朝代
“僧洪”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东山观音院 唐 · 侯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
广明初
梓州浮图祠大小共十二。
慧义居其北。
兜率当其南。
牛头据其西。
正观距其东。
上临绝壁。
下瞰长江
青霭属天。
纤尘莫及。
巉岩险峭。
孤标势盛。
诸寺让焉。
仪凤元年置。
本号清居。
寻改真观。
一百六十七年。
会昌中
例从毁废。
大中时
内大德僧知元。
工部李侍郎同议兴复。
功业未就。
属蛮獠猖狂。
将犯西蜀
有三藏僧洪照。
召诸寺僧智海等。
于旧基置降魔坛。
号曰无能
节度使尚书独孤公因给牒。
置院利人。
信施荐至。
飞木挽石。
僦徒募工。
树立新规。
因循旧迹。
制未周岁而及半。
创观音像堂三间。
南边佛舍五间。
山头大阁三层七间。
房廊厨库门庑十五间。
皆尽雕饰之妙。
宏壮之丽。
瞻仰崇峻。
依归者万计。
旧传塼塔十三层。
岁久倾欹。
忽遇风雷。
迟明却正。
时以龙神扶掖之异。
今馀其址。
又有石龛四五。
兼鬼子母。
下临方泉。
里巷以高禖之飨。
祈祷者众。
颇有灵异。
故李公溪石前身之说。
诗碑尚在。
照姓郑氏。
虢州卢氏人
幼诣清凉金阙寺镜公处出家。
竹林寺用公处具戒。
壮岁就兴善寺则公处受灌顶五部大法。
明五天梵字。
太和七年
初住绵州大安寺
洎返初服。
再从剃落。
因隶绵州开元寺
置上方转轮经藏。
十年
川主尚书韦公请居慧义般舟院。
因得重新正观焉。
常以真言祛邪逐崇。
咒水治病救人。
不可胜数。
咸通十三年夏六月
委化于般舟旧座。
寿七十八。
腊五十五。
建方坟于东山
梓州寺山院陈迹。
慧义则有庾开府王子安李北海赵蕤处士碑。
牛头则有闾邱博士严员外碑。
南禅院应天院则有李员外商隐净光彻大碑。
圆梵寺兜率寺则有崔相国杨相国记。
灵泉院法社龛则有王校书鲁记。
皆雄词健笔。
抉异挑奇。
相继驰名于诸矣。
惟正观旧无纪述。
照公门人从文。
清标正直。
勤苦修持。
承袭岩栖。
宗依明教。
亦得其三密心印。
乘间录精宇之兴废。
先师之行业。
劘悬崖五尺请书。
圭辞不获命。
书曰。
旧真观寺。
观音院
元始其意。
照成其志。
文终其事。
辛丑岁正月二十七日丙子刻。
宝山院记 北宋 · 余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同治《义宁州志》卷三一
夫物有新故,时有因革。
知因而不知革,物失其则;
知革而不知因,物失其迹。
新则因之,故则革之,物一而已。
循物之理,适时之变,穷则通,故则革,物虽愈久而无弊者,亦曰惟其人而已。
苟非其人,则因循苟简之为,虽天与之奇,地与之胜,亦将泯灭无闻矣。
西安南去邑五舍有院,古号南峰,自唐兴建以来,不记年代,甲乙焚□,随规经矩,或废或兴。
至大中祥符真宗皇帝方赐额宝山,时主僧洪端也。
元无田税,端创置税钱三贯有畸。
归寂后,徒弟相继主之。
甲子,僧怀雅乃端之子也,领院十馀年,归寂,续者不力,炎燬废之。
逮今伦宝明字晦之,师于怀雅者也。
甲戌刘太后恩泽落发完戒。
乙亥,云游诸方,忝寻先德。
己丑,归玙化禅寓,养道息心焉。
丁酉三月十六日,令君翁太博知宝明道德,檄回宝出,兴复院事。
明既受命,至诚一心,开檀信,丐金粟,募工集材。
不数年间,居圣有殿,徒弟有室,香积有厨,周环门应,总六十馀间。
至若钟鼓器具靡不备。
拓隘而宽,益卑而崇。
以翚飞,锁云烟之宏壮。
不奢不俭,悉合中制。
又度门人四员,曰友成、友和、善随、善缘。
接踵继兴,视昔为甚盛。
谓非物故而能堇,因时而作新者乎?
呜呼!
否泰以时,兴废以数,非有智谋,孰能举之?
今明能尽智谋之用,以成其事,其固物得其时,而亦时得其人者也。
自时厥后,常德明之人,以成端、怀雅之初志,则宝山常兴而无废,永泰而不否,谓非太博之望欤!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 北宋 · 宋复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五、《金石萃编》卷一四六
法师讳文雅字圆测新罗国王之孙也。
三岁出家,十五请业。
初于常辩二法师听论,天聪警越,虽数千万言,一历其耳,不忘于心。
贞观中太宗文皇帝度为僧,住京元法寺,乃览《毗云》、《成实》、《俱舍》、《婆沙》等论,暨古今章疏,无不闲晓,名声蔼著。
三藏法师奘公自天竺将还,法师预梦婆罗门授果满怀,其所證应胜因夙会。
及奘公一见,契合莫逆,即命付《瑜伽》、《成唯识》等论、兼所翻大小乘经论,皎若生知。
后被名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识论疏》十卷,解《深密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般若观所缘论》、《般若心经》、《无量义经》等疏,羽翼秘典,耳目时人,所以赞佐奘公,使佛法东流,大兴无穷之教者也。
法师乐山水,往依终南山云际寺,又去寺三十馀里辟居一所,静志八年。
西明寺僧徒邀屈还寺,讲《成唯识论》。
时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至京,奉敕简召大德五人,令与译《密严》等法师即居其首。
后又召入东都,讲译《新华严经》。
卷轴未终,迁化于佛授记寺,实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八十有四。
其月二十五日,燔于龙门香山寺北谷,便立白塔
在京学徒西明寺主慈善法师大荐福寺德胜庄法师等,当时已患礼奉无依,遂于香山葬所分骸一节,盛以宝函石椁,别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法师尝昔往游之地。
墓上起塔,塔基内安舍利四十九粒。
今其路几不通矣,峭壁崭绝,茂林郁闭,险僻藏疾,人迹罕到,埋光蔽德,徒有岁年,孰知归仰?
由是同州龙兴寺王院广越法师勤成至愿,以大宋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乃就丰德分供养,并诸佛舍利,又葬于兴教寺奘公塔之左,创起新塔,规范基公之塔,一体无异,并基公之塔即旧而新之。
金轮宝铎,层构双耸,矗如幻成。
其下各环以广庑神像,崇邃左右,以祔奘公焉。
俾至者景慕起信,不知何时而已也。
及于塔之前创修献殿六楹。
落成庆赞之日,不暇求能文者,丐余直序其事,系之以铭。
铭曰:
贝叶西来兮其功大,教流中区兮斯永赖。
法匠有凭兮诚际会,香山迢遥兮閟幽宫。
丰德峻阻兮藏灵踪,后人依归兮何适从!
有越作缘兮神助力,双塔屹立兮基是式。
以祔奘公兮岂穷极,终南相高兮峻倚天。
盛德巍然兮铭石镌,来者瞻仰兮千万年。
重修奘公塔僧怀安监寺僧云江、维那僧普潮、住持管勾僧道胜、知库僧普演、典座僧道亮,发缘华州坛长僧德言,助缘僧洪俊、樊川信士刘闵等、鸣犊镇信士来士行等
寿昌刊。
创修殿塔同州龙兴寺王院讲经论僧广越。
大宋政和五年岁次乙未十一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立石。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九五。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M五○五九,玄奘三藏师资料丛书下。
咸平观音禅院碑铭咸平六年六月 吴越至宋初 · 钱俨
 出处:全宋文卷六○
天下之名郡言姑苏,古来之名僧言支遁
以名郡之地,有名僧之踪,复表伽蓝,绰为胜概。
至于传法,不泯真风,则纪之以文,信无愧矣。
苏州观音禅院,即东晋支公道林所建支硎寺也。
伊昔二众同居,舍宇尤广。
其山有支公马迹及所居石室存焉。
唐景龙中,诏更名报恩
及瑞陵初圮海内精宇,人祇号咽,兹寺在圮例。
献文缵嗣,佛日再中,旃檀之林,枯荑毕秀。
太原卢公简求方牧是邦,与僧清贽相善,乃劝舍俸钱,复新缔架。
大中五年僧洪宪主之,宪即豫章希运禅师之法嗣也。
咸通甲申岁至于乾德甲子岁,凡百馀年,陵谷迭迁,香华中辍。
其年二月,有永嘉禅学沙门文谦尝驻钖姑苏永光兰若,颇以佛事结诸众缘。
寻诣天台大寂韶公禅师之法席,愿齿入室之列。
大寂示之曰:「汝虽越人,非越地可居,其当化人于吴地耳」。
于是遂如大寂之教,复来茂苑
僧正安公以报恩旧地,辟而住持,是为今观音禅院矣。
复有本郡都知兵马使赵承遇及司理判官张仁某等,同经度之,获石铭于殿基,承遇以下名氏,皆如铭之所记,盖宿缘符契也。
未几,谦师徙居上方,所度弟子三十馀人。
今之恩公上人盖白眉也,亦礼大寂,得其宗旨。
退而阐法席于先师之精庐,昭善继也。
恩公苦行有闻,玄谈尤峻,适居放鹤之地,雅契安禅之怀。
早岁师尝入京师,时愚方预常参,一得相面。
今师沿前会之邂逅,疏本寺之寅缘,欲愚为文,以纪其事。
愚以向之所言信无愧者,乃纪而铭之云。
大宋咸平六年六月忠果雄勇功臣金州管内观察使、判和州军州事、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食封一千一百户钱俨撰。
按:《吴都文粹》卷八。又见《吴都法乘》卷一○,《吴郡志》卷三二,《姑苏志》卷二九,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一等。
唐故秘书监礼部尚书姚公墓志铭767年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秘书监永安县姚公讳子彦字伯英
其先冯翊莲勺人也。至高祖僧洪
徙家河东。祖思聪。
秘书少监。父坦。
汝州梁县。赠秘书监
公忠谅孝爱。宽仁愿恭。
质方气冲。天所授也。
而力行博学。温故知新。
错综六艺。以作词赋。
初举进士。又举词藻。
皆升甲科。尉清苑获嘉永宁三县。
开元二十九年。诏立黄老学。
亲问奥义。对策者五百馀人。
公与今相国河南元公载广平宋少贞等十人。以条奏精辩。
才冠等列。授右拾遗内供奉
左补阙。于时天下无金革之虞。
选多士。命百官。
先文行而后名法。而柱下方书。
南宫章奏。主张纶翰。
典司礼文。尤精其选。
非盛名莫居。由是迁公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太常少卿
天宝十四年。奉诏宣慰江东淮南
览观风俗。无何。
二京陷覆。太夫人捐馆。
公外罹忧患。内缠茕疚。
衔愤泣血。毁瘠灭性。
乘舆反正。公适外除。
太子右庶子。于时迍难始康
百揆草创。官复其职。
人亦求旧。俄又授公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光禄卿左散骑常侍
银青光禄大夫。复知制诰
广德二年秘书监。以儒行懿德。
策名三朝。遗迹故事。
周遍台阁。资忠体和。
惟道是居。正身奉上。
中立不倚。恐惧戒慎。
形于隐微。故遭值倾否
出入夷险。而未尝有悔。
名与身偕。德善是依。
明哲以保故也。享寿七十有八。
大历二年四月某日。薨于位。
五月某日。诏赠礼部尚书
知言者以为寿富康宁。攸好德。
考终命。洪范谓之向用五福。
而公居四焉。以清俭贻厥子孙。
故所不至者富焉尔。非明德介祉。
何以享兹。有子曰骁曰骥曰骖曰骃曰骕。
号于昊天。痛欲报之罔极也。
衔恤问礼。抆血襄事。
十月丁酉。卜兆此原。
惟盛德与公器。若川流之无还。
垂芳如之何。刻铭于其墓之门。
将以志不朽。其词云。
恂恂秘书。蕴粹含和。
服膺孔门。行邻四科。
遭时之康。天下尚文。
公奋羽翰。翱翔庆云。
晚逢中兴。贵德尚齿。
公秉懿范。入作卿士。
逮事三后。出入二纪。
典礼司书。媚于天子。
居贞保俭。与禄终始。
郁郁佳城。烈烈馀美。
日月有逝。令闻无已。
白鹤寺 南宋 · 赵崇晖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七
乐成胜甲东南,以雁荡龙湫之在其境也。
岩壑幽邃,其地回远,类多缁流居之。
游履之过县者,往来如织。
丹霞山白鹤寺,距县尤迩。
世传鹤鸣其上,因以得名。
王子晋之吹箫,张文君之炼丹,右军之枉驾,皆此地也。
溪流馀剂,犹莹金星,调遗笙,尚谐宫徵,是宜灵仙栖息,隐者之盘旋焉。
唐郡守张又新,近邑人侍御王公,俱形为赋咏,以侈佳致。
兹寺也,庸可一日而弗葺哉!
厥初缔创,肇于文君之舍宅。
逮今,垂八百祀,前之兴替,邈乎难考。
中罹魔焰,劫火洞然,焚荡略尽。
旧惟先甲次乙,迭领其院。
绍兴季年,广闻、圆鉴二师始崇堂以资演法,峻殿以奉释迦
其徒虽众,犹诛茅散处。
嘉泰癸亥,改为十方禅林,盖三易主席,独蜀僧洪照颇知兴复,而逋歉相仍,仅能疏凿川麓,建一拜亭而止。
衲子麇集,了无解包挂笠之所。
有住持曰可升,实继其后。
颓垣败屋,层藓斑驳;
荒畦古径,庶草蕃芜。
至之日,隐然动心,苦节以帅,捐橐以给,丝缕寸积。
会岁屡丰,尽酬宿贷,然后麇摭馀贮,爰究爰度,鸠工运材,增敞旧规,使浸坏者复全,未备者毕举。
于是佛僧所庐,先贤所舍,徒隶所聚,爨廪湢浴,以次而就。
又建报本华严大会,凭藉施予,对峙修廊,鼎开高闳,旁及普同窣堵皆为之一新。
凡阿罗汉、金刚等像,绘塑藻饰,森列绀宇。
虽微而供事之器,无不造设精致。
经营于壬申之春,断手于癸未之夏
向之气象湫隘,更为爽垲;
前日之鸟巢鼠穴,一旦金碧陆离,丹雘耀灿。
士女和会,稽首瞻敬,如入宝花净域,庄严法界。
若升者,信有功矣。
或谓浮屠不三宿桑下,土木缮脩,似非所先。
不思童子聚沙,长者布金,佛皆乐于赞叹。
如佛复生,见升劳苦数岁,不忘其本,一念之烈,迄于有成,亦当善其所为。
不犹愈于方其袍,污其行,视常住于橐装,等精蓝为传舍,利益志盈,则束卷而去。
以此较彼,宁不相倍蓰耶?
予少尝寓此,念其久废,惜无有振之者。
荏苒从宧,岁月易积。
自廷属出宰,过家之岁,偶造其寺,轮焉奂焉,动心骇目,异乎曩之所见。
及叩而知,则升之力也。
予方嘉之,而升来求文以识。
既契于予怀,因随喜作记,俾镵诸石云。
按:永乐《乐清县志》卷五,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又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四。
四明法智尊者实录 北宋 · 释则全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七
大师讳知礼字约言,俗金氏,前汉金日磾之裔也,后子孙代为明人。
父经,母李氏。
七岁丧所怙,为报鞠育,急于出家,即从故里太平兴国寺僧洪选手下为弟子。
十五祝发受具,二十从宝云通法师天台教观。
始及二载,厥父偶梦师跪于通之前,通持瓶水注其口。
自后圆顿之旨,一受即了。
因即代讲,仅乎数载。
殆通之灭,礼复自梦贯师之首,擐于左臂而行,即自解曰:「将非初表受习流通,次表操持种智之首化行于世也」?
至淳化辛卯岁,受请于乾符寺乾符中间改曰承天,今为能仁。),绵历四祀,诸子悦随。
堂舍侧陋,遂迁于保恩院(今延庆也。)
师自咸平二年已后,专务讲忏,常坐不卧,足无外涉,修谒尽遣。
前后讲《法华玄义》七遍,《法华文句》八遍,《摩诃止观》八遍,《大般涅槃经疏》一遍,《净名经疏》二遍,《金光明经玄疏》十遍,《观音别行玄疏》七遍,《观无量寿佛经疏》七遍,《金刚錍》、《止观义例》、《止观大意》、《十不二门》、《始终心要》等讲说不计其数。
著述《光明玄续遗记》三卷,《金光明文句记》六卷,《观经妙宗钞》三卷,《观音玄疏记》共四卷,《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观经融心解》一卷,《辅行传弘决题下注文》一卷,《义例境观五照》一卷,《天台教与起信论融会章》一卷,《别理随缘二十问》一卷,《释请观音疏消伏三用》一卷,《对阐义钞辨三用一十九问》一卷,《光明玄当体章问答偈》一卷,《释难扶宗记》二卷,《观心二百问》一卷,《十义书》三卷,《解谤书》三卷,《答日本国信禅师二十七问》一卷,《答杨文公三问并书》一卷,《绛帏三十问答》一卷,《开帏试问四十二章金光明三昧仪》一卷,《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授菩萨戒仪》一卷,《放生文》一卷,《为俞殿头作修忏要旨》一卷,《为司法祝坦作发愿文》一卷。
修法华忏法三十昼夜五遍,金光明忏法一十昼夜二十遍,弥陀忏法一七昼夜五十遍,请观音忏法四十九昼夜八遍,大悲忏法三七昼夜一十遍。
年至五十七,位同志一十人,誓愿要期,修法华忏,三年期满日共焚身,供养妙经,求生净土。
行法将圆,无何,名达朝彦,翰林学士杨公亿连书请住世。
郡守直史馆李夷庚同倅众官僚,曲加敦请,咸乞住世,说法利生。
以是志愿不得而施。
复偕十僧修大悲佛事三年,以坚志行。
师自三十二出世住持,一心讲忏,共三十八年。
尝然三指以供佛。
起造院宇一所,大小三百间。
造弥陀、观音、势至圣像总一十二躯,普贤菩萨一躯,大悲菩萨一躯,天台祖师六躯。
即写天台教乘仅一万卷。
天禧元年翰林杨亿申奏诏赐紫衣。
天禧四年驸马李遵勖委曲奏请师号,真宗特赐「法智大师」。
至天圣五年冬卧疾,虽粗用医治,而不替说法。
六年正月五日戌时,跏趺而坐,召大众说法。
最后言曰:「吾竭力尽心,建此道场,誓愿流通天台教观,汝等善自荷担,莫作最后断佛种人。
吾祖至训,汝其思之。
夫生必有死,犹旦暮,然汝等当勤精进,修道无间,则世世生生相逢有在矣」。
语毕,骤称阿弥陀尊号,奄然而逝。
露龛示身,经二七日,爪发俱长,颜貌如在。
过七日,迁于南门郊外,将致阇维。
先闻异香馥郁,火灭烟消,得舌根不坏,舍利五色,不可胜数,而多为宫裳士庶得之。
越五载,至明道二年癸酉岁七月二十九日,门弟子奉灵骨,瘗于崇法院之左,立塔以识之。
春秋六十九,僧腊五十四。
禀法领徒者三十馀人,所谓则全、觉琮、本如、崇矩、尚贤、梵臻、仁岳、慧才等也。
登门入室者,纳计四百七十八人。
馀之务学方来,不可胜纪。
手度弟子立诚、又玄等七十人
每岁仲春,建菩萨戒会。
其被化者,常满五千大众。
其馀密行潜德,殆难概见。
上之所录悉众所知闻,庶几后贤咸仰上德云尔。
时明道季秋十八日,门人则全谨录。
复唯识院记皇祐三年 北宋 · 黄庶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二
予九月,自鄠之蓝田,宿道旁寺,问其名曰唯识。
僧洪集曰,五代时石识存焉。
按其刻曰龙泉寺
国初更名义井,其后寺废。
开宝九年,通《唯识论》僧志兴即其地庐之,始号唯识院。
庆历初,西方用兵,诏寺不及三十室者皆毁,至是院又废。
后五年,用言者,陕以西寺毁,而今愿复者宜勿禁,故集实力之。
其费出于民姚氏者七人。
集有僧行,且老,诵经日,常一饭环其地,数乡之人趋信之盖如归。
姚氏七人非巨家,能得其不顾吝,而集无寒暑奔走,能勿懈,故其室不俟久而成。
凡为屋曰殿、曰堂、曰厨、曰门、曰阁者八区,若干间,皆壮宏可观。
噫,儒诋佛,未尝为尺寸地,虽童子不肯辄屈,曰,国家尝诏四方郡无小大皆立学,本古庠序之法以为教,甫一年,学不幸而废,天下士反无一言复之者。
今唯识再毁矣,皆不数年而复,其不顾吝有若七人者,其勿懈有若集者,其请而勿禁有若某者,是儒果出佛下甚远也。
儒之人视唯识,岂独不愧?
其明年五月,院成,集以始末来乞予言,遂书之,且以见其心之耻云。
时皇祐三年豫章黄某记(《伐檀集》卷下。又见《金石萃编》卷一三四,道光《蓝田县志》附《文徵录》卷一,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缪专二五○七。)
长江三圣禅寺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五、《跨鳌集》卷一七
唐景福中,有异僧洪谨由福建来,结庐此山,驱虫蛇,刈榛莽,稍稍增佛观。
土人久而敬之,龚重庆捐田以基寺,又益田以赡僧,为耐久传远事目,寺为新兴
时唐已衰弱,凡三蜀有邦冢君、各萌僭伪,盗贼蜂起,四郊屯啸。
谨一囊不得着身,今览官府,想见草间乞命。
会耕发三铁佛于閟藏中,鼓铸精妙,当时谨师定未有见处。
若到居士面前,将烈火渡过,不问觅一粒舍利,提起钤锤,看他三身铁汉作甚伎俩,相与存护。
乃至于今,时时放出种种光明,白毫属天,彩晕缭体,灯炬圆镜,离合上下,散岩谷间,捏出怪奇,疑信父老。
继无良德,寺坏不振。
得今可辨,倾倒智力,化导经营,凡二十年。
其嗣了居,克相役事,堂殿轮奂,楼观飞惊。
二师之诚,鬼亦奔动,浮木于沟,拔石于地,富人达士,乃肯像土图垣,作梵天相好。
辨欲与诸人布种来世,艺丰熟之祉。
寺既成矣,某自锦官趋宁川,枉道访辨,辨求予记。
且名山大川,凡胜处福地皆伽蓝雄据。
金碧未就,风雨已侵,曲房洞户,窈窕绵羃,若蜂房蚁穴,淫坊酒肆,尽在其中,然我不禁汝所造。
明窗净几,陈文列疏,支离穿凿,分条布科,不究妙义,虽致天雨花石点头,然我不听汝所说。
打毒涂,鼓聚那,又群唤波旬王说外道法,毁禅破律,犯戒叛道,然我不议汝所行。
具烁迦罗眼睛,呈通身般若,不立言语文字,直令见性,便是二十八祖、八十一师,验在目前,然我不问尔所见。
辨公建此缘事,以何为功?
但得方袍中人,矗整衣屦,东庑西序,是个本分人,风雨有避就处,寒暑有温凉处,不必走王舍城乞食,得安稳快乐,有洗钵趺坐处。
当馀閒时补罅塞漏,扶倾立圮,为辨继立,不作末法魔见,兹岂辨志之耶?
劫火洞燃,大千俱坏,寺亦随去,辨能复之,则予复能记之。
年月日记。
栖岩寺四至记 宋 · 李裕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一
栖岩寺魏永熙之季,大隋太祖武元皇帝之所敕建,仁寿元年舍利塔,命寺主僧明达禅师定其疆界四至,周围约二十馀里。
南至阿奴谷底,分水为界;
西至谷口过路,北至新罗岭,东至鹞子岭东凹底。
乾化五年西平王寺主僧藏启重止认疆界,差牵拢官十将张重进十人巡林一月
清泰潜龙之日,亦差牵拢官十将李重遇七人巡林一月
至乾祐元年周高祖寺主僧洪泰出榜:今后应有房廊屋宇及近寺园林,军人百姓辄不得斫伐一根一条,并坼拽屋宇,便仰本寺收捉,申送本府,当行严断。
至显德五年张太师令主僧希远,并差亲事官节级王延嗣五人,竖立标竿,出榜二道,巡林一月
郭令公出榜,亦差都头李进七人巡林一月,兼贴河东县勒近寺耆长所由巡检,不得采斫林木。
至太平兴国三年,蒙知府李补阙出榜,亦差马军节级罗崇嗣,与县司弓手耆长等九人巡林半月。
至太平兴国五年,蒙知府王学士与主僧希海出榜,贴差耆长巡林。
至道元年七月内,蒙柴给事出榜,亦贴河东县近寺耆长所由常切巡检
至咸平二年六月内,蒙杜太傅与主僧元夔出榜,亦贴河东县耆长三人巡检
应有入山采斫柴薪军人百姓等,并须勒于元系属寺园林界畔外远处采斫,不得辄令侵著近寺园林斫树木。
如有故违,便仰本寺收捉,申送上府,痛行决责,的无容恕。